精選未上市新聞

興櫃半導體設備零備件廠天虹(6937)跨足自有品牌設備市場有成,已獲證交所通過上市審議。天虹自製的原子層沉積(ALD)設備2019年底開發完成,2021年8月ALD獲晶電採用,成為台灣首家ALD本土設備供應商,並成功切入蘋果供應鏈。

天虹成立於2002年,目前實收資本額6.07億元,主要業務為半導體設備零備件及自有品牌半導體設備,該公司創立以來即專注半導體設備零備件領域,以台灣為根基,串聯各類合適的耗材供應商,20年來建立穩健提供數千項零備件產品的供應鏈。

天虹去年合併營收18.15億元,年增9.37%;毛利率46.6%,年增6.59個百分點;稅後純益3.17億元,年增78.6%;每股純益5.66元。今年上半合併營收8億元,年增17.7%;毛利率41.65%,年減1.22個百分點。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華上生醫(7427)日前舉辦口服抗乳癌新藥「剋必達(Kepida)」上市發布會,董事長暨總經理陳嘉南表示,「剋必達」近期將先以國內八大醫學中心為目標,鎖定台灣HR+/HER-2-晚期乳癌病患二線用藥市場,希望在全台逾35億元市場中搶下三成市占率。

華上生醫開發的抗乳癌新藥「剋必達」 是新一代表觀遺傳調控劑(HDACi,Tucidinostat),藉由獨特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有效增敏內分泌的治療(聯合Exemestane),用於治療使用過內分泌療法失敗或復發的HR+/HER-2-晚期乳癌病患。這項新藥已於今年6月28日獲得台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正式藥證。

陳嘉南表示,「剋必達」鎖定晚期乳癌治療病患,以二線用藥市場為主,潛在病患人數約4,000-5,000人,對應市場一年從35億元至50億元不等。華上初期將以北醫體系三家醫院、台北馬偕、三總、中國附醫、彰基、高醫等八家醫學中心為對象,下周就在這些醫院舖貨。這項國產第一項乳癌新藥的原料藥由台耀生產,錠劑則由杏輝負責,最後由吉泰藥品銷售。

公司規劃明年元月申請健保給付,未來獲得健保藥品給付資格後,目標五年內拿下三成的市占率。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8月營收進入密集公告期,營運亮眼股將成為資金的寵兒。據統計,啟碁(6285)、興富發、智易等8月營收交出三成長的搶眼表現,吸引法人買超,股價表現也較為強勢。法人認為,指數難脫橫盤整理格局,但營收成長股將成為盤面的重點之一。

上市櫃陸續公告8月營收數據。受惠電子產業進入傳統旺季、蘋果等手機品牌新機上市帶動,據CMoney統計,8月營收單月月成長及年成長、累計前八月營收年成長,至上周五計有273家,其中,篩選上周周漲幅強於兩市,並依照法人買超張數排序,共有13檔脫穎而出,法人單周加碼1,500張以上,又以電子股占多數。

網通族群8月營運動能展現成長力,如啟碁、智易、華星光,其中,啟碁及智易8月營收雙雙改寫新高紀錄,啟碁單月營收105.15億元,月增11.7%,年增23.1%,吸引法人單周敲進6846張;智易45.52億元,月增1.9%,年增11.6%。

半導體相關的旺矽及聯陽8月營收三成長。探針卡大廠旺矽雖然面對終端市況低迷,量產訂單較少,但可開發訂單卻增多,支撐業績表現;聯陽的USB-PD成功獲得英特爾平台認證,後續出貨動能有望持續放大。

因汽車零組件即將進入第4季傳統旺季,汽車族群的東陽、堤維西營運也吃補。汽車零組件大廠東陽8月營收20.7億元、堤維西8月營收18.2億元。

此外,單月營收交出好成績的還有營建股興富發及潤隆、建廠概念股中鼎、工業電腦大廠樺漢、生技股藥華藥、傳產股王材料-KY。

熱門的AI族群營運何時反映?統一投信表示,關鍵原料如晶片等供應鏈恢復順暢後,看好AI伺服器多數將從第4季開始陸續出貨,並於明年高速成長,且單價為一般伺服器的15~20倍以上,附加價值極高。價量齊漲使供應鏈營收將快速跳升,甚至月月成長。第4季伺服器龍頭將推出新平台,也對相關類股獲利提升帶來助益。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日經指數今年來上漲24.9%,表現居亞洲第一,法人認為,日圓貶值、國際旅客開始赴日旅遊,看好工業、科技與消費類股三大產業成長可期,儘管近期股市走勢稍作休息,短期回檔正是進場加碼時機,投資人可在每次拉回整理時增持手上日股基金部位,並以較大規模、中長期績效較亮眼的基金商品為主要入手商品。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研究團隊表示,日本24個產業中,仍有八個產業平均股價淨值比(P╱B Ratio)低於1,可見日股漲幅尚未過熱。雖然外資短期獲利了結,但日本企業基本面獲得改善,預估外資長期買進方向不變;日股8月初回檔時,吸引散戶及投信業者進場,進場規模甚至超越外資法人,在雙軌併行下,可支撐日股後市表現。

日本是觀光大國,如今中國大陸旅客再次開放,預期將帶動日本經濟成長,以彌補日本薪資受通膨縮水的不足。國際旅客赴日觀光,將帶動當地運輸、餐飲旅遊、化妝及零售等產業出現爆發性成長,將推動日本國內經濟發展消費力道,並可推升公司未來六至12個月的獲利成長。

富蘭克林坦伯頓日本基金經理人彼得.薩托里指出,日本通膨回升趨勢下,過去十年實施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勢必有退場必要,不過,日本央行似乎願意讓貨幣政策調整落後於通膨壓力一段時間,進而使通膨預期可能變更根深柢固,因此在處理寬鬆政策的退場上,將採取溫和漸進方式,不排除日本央行可能將YCC和政策利率調整遞延至2024年春季。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著眼日本步出通縮困境、股東權益報酬率改善等利多,資金回流仍可望推升日股漲勢,若有回檔可分批加碼,且評估日圓升值機率高於貶值機率,建議以日圓或未作避險的美元進行配置。

此外,基於通膨數據與企業業績反映企業與家庭對通膨預期的轉變,企業正重拾信心加大資本支出、消費者則接受更高的價格並提高消費,看好受惠此兩大趨勢的工業、科技與消費類股。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人,只要活著,就得花錢,更遑論當罹患重病時,往往會讓辛苦積累的財富快速消失。以多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的癌症為例,治療費用從幾十萬到幾百萬元都有可能,而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新穎有效的治癌技術一一問世,若病患想選用現今最夯的癌症精準治療技術:質子、免疫治療或重粒子治療等方式來抗癌,還得口袋夠深才有底氣要求。

許多民眾或許早就購買了防癌險來降低未來不幸罹癌時的不安,但早期的癌症保障多以傳統的治療方式來計次定額給付,如住院、手術、化療、放射治療等,但當許多癌症治療進步到門診手術即可執行,早期這類的癌症保單能發揮價值的地方相對受限。

較有意識的民眾則開始配置能於罹癌初期即獲一次性給付大額醫療保險金的癌症險,讓自己不受療程方式限制。但這類的商品大多僅提供2%至10%保額的初次罹癌保險金,除非民眾當初購買的保障額度設得高,不然能領取的理賠金額恐亦不太足夠。另外,以當今通膨水準來看,此類癌症險的保額亦不足以支應目前抗癌療程進化的醫療費用。

慶幸的是,醫療科技進步,保險公司的商品設計能力也跟著與時俱進。以友邦人壽為例,最近設計出一款多功能壽險商品,內含「癌症(重度)應援保險金」特色,保戶得於持有保單的第四年起,因罹患重度癌症而申請50%「總保險金額」的理賠金,只要罹癌時間點是於契約生效日起90天等待期之後皆符合申請資格。換言之,若保戶的保額設定為2,000萬元,則可獲得至少1,000萬元的癌症(重度)應援保險金,這樣的額度可支持保戶於罹癌後無須受限於療程方式,安心選擇並進行最合適的治療。

有句話說,人生在世,沒有身後事,一切都是身前事。保障家人或下一代生活無虞是每位家長的心願,就算罹癌也不願拖累下一代日後的生活。多功能壽險商品的美意就在此,即使請領了癌症(重度)應援保險金,壽險保障亦續存著,且有機會享有回饋分享金,讓資產隨著時間增長。身故保險金亦可於身前先約定好採分期定期給付,無須掛心未來財富傳承會衍生出非預期性的問題。   
        <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